怀疑政府采购背后有猫腻
一直以来,中国鲜有企业敢与政府较真,即便自己吃了亏也只能忍着。但现在,吃哑巴亏的情况在格力的身上有了改变——它把广州财政局给告了
民告官,向来为企业所禁忌,但广州格力空调销售有限公司(下称“格力”)就敢这么做!
2009年11月2日,格力诉广州市财政局在政府采购中不作为一案在广州天河区法院第一次开庭。双方唇枪舌剑激辩了近3个小时后,法院要求双方于5天内提供更新的答辩文案,择日再审。
去年11月4日,在番禺中心医院的“门诊楼变频多联空调设备及其安装”采购竞标中,投标报价为1707万元的格力被评标委员会推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就在格力认为自己必能胜出的时候,同月21日,中标结果却宣告广东省石油化工建设集团公司(下称“广东石化”)赢得了合同。令人惊讶的是,广东石化的投标价居然比格力多了444万元,为2151万元。由于怀疑受招标过程存在暗箱操作,格力遂把作为政府采购监督机关的广州市财政局推上法庭。
目前,虽然还很难猜测此案最终谁将胜诉,但国内法律界分析人士认为,该案件最大的意义在于推动和完善政府采购相关法规的建设,从而减少企业在相关项目投标中的不公正待遇。
意外落选
2008年11月4日,格力与广东石化、中建三局二建、广州市美术公司、广东省华侨建筑装饰公司等6家公司一道角逐“番禺中心医院空调采购项目”。次日,格力凭借约1707万元的投标报价和企业的技术与品牌口碑,被一致推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广州市政府采购中心也向格力发送书面通知函。然而,采购机构于11月21日在网上公布出来的中标供应商却不是之前被一致看好的格力,而是报价高达2151万元的广东石化。
面对格力和外界的不解,采购方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在11月7日解释称,格力之所以落选,是因为其投标文件“不符合招标文件中有星号标记的内容”。后经查明,招标文件中所谓的星号标记内容是指一些与招标产品相关的具体技术参数。而在经过11月14日和18日广州市政府采购中心两次的复审后,这个中标结果仍然被保留下来。在此期间,格力也曾就产品是否符合要求给采购方专门作了书面回应,努力为自己消除质疑,但最终还是没能让相关部门“回心转意”。
“其实,早在11月4日评标当天,就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负责投标的格力商用空调销售部部长胥俊明向本刊记者透露,在报标文件中格力引用了一些旧产品的数据,这些数据可能与标准不符,叙述也可能存在某些失误及矛盾,但公司提供的新产品数据并没有违背采购方的要求,而且评委们也认为,格力的实力完全符合投标的要求。
《IT时代周刊》也了解到,近期,在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日前联合公布第二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名单中,格力电器赫然在列。而在美国《福布斯》公布的2009亚洲企业50强中,格力仍是唯一入选的家电制造企业。
格力负责法务事务的陈勇指出,政府投标采购目的在于节省开支,且根据《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五十四条规定,评标应当“对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同类问题表述不一致或者有明显文字和计算错误的内容,评标委员会可以书面形式(应当由评标委员会专家签字)要求投标人作出必要的澄清、说明或者纠正”。“如果以文字错误为由,不顾竞标企业的解释就判其出局,实在让人无法理解。”陈勇说。
暗藏猫腻?
广州市天河区法院于10月12日就此立案,而作为格力方面的代理律师,曾在2006年“中国政府采购第一案”(北京现代沃尔经贸有限公司状告国家财政部不作为,前者胜诉)中为原告出庭辩护的谷辽海也表示发现诸多疑点,他认为番禺中心医院最后中标结果的出炉“完全是暗箱操作”。
谷辽海指出,在格力去年向相关部门投诉,要求恢复其中标候选人资格后不久,番禺区财政局于2009年1月22日驳回其投诉。无奈之下,格力只好向广州市财政局申请行政复议。今年4月22日,广州市财政局认为,“在该项目中,原评审专家参与了评审,已经与该项目形成了利害关系,但番禺区财政局仅以原评审专家第二次评审结果作为认定事实的最终依据,推翻原评审结论,认定事实依据不足且有失公正,”广州市财政局否定了番禺区财政局的处理意见。但这时候,番禺中心医院已与广东石化签下了合同。
“我们对评委们的复审意见是否公正抱有怀疑态度,因为实在难以相信,同一个招标案居然会在短时间内得出两个不相同的结果。”格力方面认为,评委们的身份在第一次评标结束后就被曝光了,很难说没被人公关。
6月9日,为了表示公正,番禺区财政局再次找来7名无利害关系的专家对评审结果进行核实。同月16日,核查结果认为格力投标文件的确不符合要求。但格力反驳称,参与第三次评审活动的评标专家并不负责任,他们提出的问题在招标文件中根本查找不到,“所谓的专家评审意见完全是采购人事先为集中采购机构所撰写的《情况说明》中的内容”。于是,格力第二次向广州市财政局申请行政复议,但9月18日,广州市财政局宣布维持番禺区财政局的决定。
陈勇介绍说,政府招标时,企业的报价一般会在最高限价上下浮动10%~20%,但此次番禺区中心医院招标项目中,中标企业的价格在投标企业中第二高,与最高限价非常接近,这在政府采购投标案例中十分少见。而其他参与投标的企业报价均不高,且在同一浮动范围内,“这不能不让人多想”。
在11月2日的庭审中,谷辽海重点指出了广州市财政局在番禺中心医院设备采购事件中几大不作为的嫌疑:没有查处集中采购机构违反采购价格目标问题;没有查处或纠正番禺区财政局的越权行为;没有查处或纠正招标文件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也没有查处违背政府采购透明度的违法行为。
据庭审目击者介绍,双方当天辩论了近3个小时,在这过程当中,广州市财政局案件代理人宋国宝紧紧抓住一点不放:格力的投标文件从一开始就是无效文件,只是评标专家在第一次审核时没有发现罢了,但也不影响随时将这种不合格的投标方抓出来。他声称,后来的两次复审也不是评审,而是审查招标过程中的某些问题。
众人之忧
11月3日,广州市财政局局长张杰明表示,格力虽然在竞标失败后将市财政局诉到法院,但这不会影响它今后继续参与政府采购的招标活动,因为这类情况也很多。但他同时对媒体表示,现在公众对此案关注是因为格力在炒作,借机向政府施压。
针对政府部门做出的这种表态,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担心,政府相关部门在此事件中或许还没有抓准舆论关注的焦点。格力的标书不合格的确可以被“废标”,但如果再看看中标企业的情况,就难免让人觉得相关部门的选择存在猫腻。此人透露,广东石化并非一家空调生产企业,它这次做转手生意采购的空调全部来自美的。美的的空调技术不见得比格力差,但一个代理商(广东石化)要保证售后服务,谁会认为它比格力更让人放心呢?更何况,协议还多花了纳税人400多万元。
“此案将有助于增加人们对政府采购行为的关注。”分析人士指出,广东政府采购规模连续7年居全国之首,2008年已经突破600亿元。但及至今天,政府采购行为仍被认为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许多企业也不敢像格力这样发觉竞标吃亏而与政府打官司,这种胆小怕事的心理掩盖了腐败的真相。
由此看来,无论格力诉广州市财政局案最终结果如何,政府采购能否更加规范、公开和透明,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
原文链接:格力怀疑政府采购背后有猫腻 怒诉广州财政局